缘木求鱼
古之圣贤,自己先明白道理,再去教他人明白道理;现在的人自己都不明
白仁义之道,又怎能教别人明白呢?为政者以昭昭言行施与天下,没有人不明
白顺从;自己昏庸无能,而求百姓顺从,岂不是缘木求鱼吗?
管理智慧:缘木求鱼的典故,很多人都懂,但为什么一到实际工作中,又
都乐此不疲的去犯错呢?根本原因在于:犯错的人没有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
却自认为已掌握。试想一个没有下过水的人怎能下水救人,一个没有登过山的
人又怎能挑战高峰呢?人犯错多在于自认为有所了解、甚至长期从事的领域。
经验固然重要,比经验更重要的是实践,比实践还重要的是科学稳定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会让你谦虚谨慎、会让你善于学习、会让你勇于实践,更会让你规
避奉献、走向成功。对于身处市场经济风口浪尖的企业家们来说,正确的经商
之道需要不断的总结、累积、与时俱进,自古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为商之道,但
却有一成不变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心态决定成败、更决定命运,衷心希望
各位企业主都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不断的努力去规避缘木求鱼之
奉献,用广博的智慧去收获一个又一个成功。
原文: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见一遗二
高子说:大禹所作的音乐,比文王作的还要好呢!孟子问:何以见得?
高子说:“因为大禹的钟纽,像虫蛀般快断了,想来是音乐好而用时多演奏
的缘故。”孟子说:“这怎么能用来作凭证呢?好比城门口的车轨很深,难道只
是某架马车所碾成的吗?只是车子进出得多罢了!”“大禹的钟纽有如虫蛀一般,
或许是年代久远的缘故,这也为何不可!”
管理智慧: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要有周到客观的见解,不能只凭一点妄下
定论 这样极容易顾此失彼 见一遗二 在企业管理上 也要防止此类错误的定论。这样极容易顾此失彼、见一遗二。在企业管理上,也要防止此类错误的
发生。毕竟作为企业主、尤其是民营企业主,多数都集领导者、管理者、立法
者、执法者等多种身份于一身。你在企业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对日常
中一人一事的看法,你对管理中任何问题的观点,以及你在工作中作出的每个
决定,都将直接影响到中层人员对企业的管理,以及普通员工们对企业的看法。
因此,企业主应多从不同角度观察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多听取不同意见、建议,
多下基层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保证你的经营思路更为
全面,管理方法更为适用。同时,企业主作任何决策、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从
企业的有序发展及稳定生产出发,尽可能作到客观公正、善始善终。这样不但
会使员工们上行下效、尽职尽责,也会提升你在企业中的个人影响,更会使企
业走上一条科学健康的发展之路。
原文: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
追蠡。”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重做冯妇
晋国有个人叫冯妇,最善长赤手空拳打老虎。后来嫁为人妻,想要做贤妻
良母,便不在受人之托打虎了。但有一次出门,冯妇碰巧遇到人们在围追一只
老虎。兵士们要请她帮忙,无奈之下她只好再次一展拳脚,终于将虎打死。
人们纷纷称赞她宝刀未老、为民除患,但也有人说她不守妇道、重操旧业。
一时间,冯妇左右为难,真不知如何是好。
管理智慧: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每个人的人生却各不相同。用几何
图形来描述人生走向:直线上升的人生虽然高效,但易让人在受重挫时跌落谷
地;封闭圆环状的人生虽然保险,但根本就不存在进步;曲线上升的人生应该
在成功与失败间找到了平衡,但需要良好的背景资源,对普通人来说现实。那
么通过努力奋斗、真正从无到有的人生有是什么?以图形描述,就是呈螺旋状
上升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就像一根竖起来的弹簧,在历经了风霜雪雨、高潮低
谷后,还能够循环上升。看似在漫无目的的画圆,实则在悄无声息的提升,既
不急功近利、也不遭人妒忌,有朝一日发展起来,已拥有足够抵御外敌的实力。
多年总结的经验、积累的力量全都凝结在每一段“簧管”之中,即便再遭受重重压,也只能使自身弹的更高、更强。当你拥有了这样的人生,你就不会在
遭遇到变故时不知所措。因为,你有向上的原则、坚定的目标,你的一切经历
都会成为你不断前进的力量,而你也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拥有
这些,你就已脱离了人云亦云的环境,更不用担心寻常人等对你的议论。
而在竞争残酷的商业世界,最需要这样的“弹簧”式人才,而一个成功的
企业,也需要这样人格特质的企业主及员工相支撑。是做一个人云亦云、在议
论他人中消耗生命的凡人,还是做一个受人议论、不断超越自我的强者,选择
权不在任何人手中,只在你自己手中——并需要用一生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