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conomic Channel
管理频道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4
time:2020-08-13

要做的就是拿出一张纸,右侧写下当时聊天的内容,而左侧写下当时你心里想的却没说出来的话,比如你对设计师当面说的是,这个稿子我再看一看,然而实际上,你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这个稿子其实我并不满意。但是为了维护对方的脸面,你把问题绕开了,旁敲侧击地说了半天,这个稿子还是达不到预期。通过这个方法,你会发现,我们经常为了维护对方的面子,绕着问题说话,最终没有达成任何解决方案。虽然这种方法不一定能给你带来解决方案,但至少能让你探寻到这次对话存在的问题,这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意义。

 

另一个探寻技能,叫“探寻与宣扬的平衡”。探寻,可理解为倾听,而宣扬则可以理解为一方单独向另一方输出自己的观点,两个都喜欢宣扬的人,聊起天来就容易争论,谁都想向对方输出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探寻。

 

而如何寻找其中的平衡呢?作者建议,大家都应该放下架子,把各自的观点亮出来,摆在桌面上供大家探讨,拿出自己的观点不是为了争个输赢,而是分享交流。

 

总结一下,心智模式揭示了人们心中对于世界运行模式的看法,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思考方式,我们需要通过反思和探寻不断优化心智模式。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三项修炼,“共同愿景”。它就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想要创造什么?”个人愿景是每个人在自己头脑中构建的画面,相应的,共同愿景是我和你心中有一副相似的图景,并且各自承诺一起保持,这就成了我们的共同愿景,我们因此有了联结的纽带,彼此之间相互沟通,并被一种共同的热情凝聚在一起。就像我们刚刚说到,个人愿景是一个人自我超越的动力,对组织而言也是如此。

 

那么,共同愿景如何修炼呢?

 

首先,要激励个人愿景。接着,通过个人愿景,开发组织的共同愿景。现在有很多老板,开会的时候夸夸其谈,说我们公司有什么什么愿景,要成为行业第一,但是台下的员工们心里默默吐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这种愿景其实是老板自己一个人的愿景,所以这样的愿景根本不会有认同感,员工也不会有归属感,只会让人觉得老板在画大饼。

 

创造共同愿景也急不来,不是说你拉一帮人,开个会,大家讨论几个钟头,总结一下就能提炼出来的。这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需要整个团队一起工作,磨合,在三到五年的过程中慢慢提炼总结。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有自己的愿景,那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是,早在1995年,马云做的中国黄页,就已经是阿里巴巴的雏形了。当他1999年成立阿里巴巴时提出来的愿景,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数年下来的积累和提炼。华为在1987年就已经成立,一直沉淀了8年,也就是1995年才确立了《华为基本法》,将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确定下来。这8年,其实就是一个提炼和总结的过程。

 

以上,我们明白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个人愿景的结晶,首先要激励个人愿景,才能获得个体的认同感。愿景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交流和分享中提炼出来的。

 


   Copyright © 2015 德恩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2101385号
卓见 | 能力 | 关于DCG | 领域 | 博客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