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概念辨析
现代社会,使用知识谋生的“知识工作者”大量出现,已经成为组织机构的主力和重心。因为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往往是在思维中进行,使得知识工作的衡量成为难题。作为组织机构管理者的工作衡量更是如此。书中所指的管理者的工作是什么?怎么衡量工作表现?这些问题的解答都要从关键概念的辨明开始。
1.是“成效”而非“效率”
衡量知识工作的标准不是看“效率”,而是看“成效”。考察工作效率的方法适用于体力工作者,效率侧重的是过程,衡量的是产品的生产速度。“成效”是指最终结果,这是衡量知识工作表现的标准,成效侧重的是结果,衡量的是一个知识、创意或规划有没有执行,执行效果怎样。
2.是“决策人”而非“管理者”
组织机构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做战略决策,而非管日常人事。决策人负责的是计划要做什么,并保证计划最终执行。战略决策事关组织机构的整体方向,未来愿景,兹事体大,是开创性的行为。人事管理只是维护整个组织机构体系的运转无虞,是保护性的调整。所以说,管理者应该将工作核心放在做战略决策,保证其执行上。
二、 决策人的时间管理
有效的决策工作从时间安排上着手,针对决策人的时间管理法,最终目的在于安排出整块的时间用于做战略决策。这样的时间管理包括时间记录,时间清理,时间统筹三个环节。
1. 时间记录
时间记录是指,把你在什么时间段,做了什么工作,依次记录下来。记录时有两个注意点:当场记录和保持习惯。
(1)当场记录
人的记忆并不够精确。如果不当场记录时间,而采取事后集中补记的方法,零碎的时间使用情况会被忽略,即使记起来也无法精确到具体时间的多少。
(2)坚持记录
记录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清理和统筹时间。只有足够多的,新鲜的数据,才能保证分析的准确和有效。这就需要决策人坚持连续记录时间的使用,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
2. 时间清理
时间清理时,占用时间的活动是否该清理,标准在于判断取消这些活动对组织机构有没有影响,做了对组织机构有没有贡献。其次要补上管理漏洞和机构缺陷,避免因为这些原因造成时间浪费。
3. 时间统筹
统筹时间就是把时间分成整块。理想情况下,每一大块时间都可以完成一件事。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战略决策都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工作,需要有足够长度的连续时间来保证工作的成效。
本文摘自互联网,不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