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独断专行”是领导力的表现,特别是创业初期和发展阶段,公司需要的是高效执行,而不是民主讨论。
当然这是与时下很多管理培训的意见是不一样的,毕竟现在“团队第一”是一种正确,瑞·达利欧在《原则》中有“民主择优”的说法,意思也是集中讨论,然后择优而行,这才是最明智的管理策略。
很有道理,我也认为很正确,毕竟这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其实无论什么时候,单打独斗都是没有前途的,项羽天下无敌,可又能如何,依然是克服不了社会、自然的规律。
人,终归是集体动物。
但是,独断专行的老板不意味着要去个人英雄主义,在实践中看来,独断专行反而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方法,当然,这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特别高。
当年孙亚芳做华为董事长,她的下属就感叹过很多人的讨论和思考都不如孙亚芳三言两语说得透彻明白,人和人的思想差距还是蛮大的。
同样的道理,在企业当中,成败事实上就是系于老板的素质和能力上,老板不行,钱多反而是坏事,人多也是一样。
乐视也有过钱多、人多的时候,各个领域的牛人聚集在一起,谁也不服谁,你有道理,他有意见,各有各的看法,结果就是牛人多了反而损害了公司的竞争力,10个牛人在一起,还不如一个牛人能干事。
这又与乔布斯的“A级人才”理论相冲突了,乔布斯说苹果公司的成功是由于他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A级人才。但你也要知道,乔布斯能领导他们,一般的老板可没有这个领导力。
因此,在创业公司里,老板要有自知之明才行,牛人是双刃剑,如果你驾驭不了,那就是伤人伤己,还不如不用呢。
从这点来说,很多老板都不用比自己强的人才是有道理的。不过,这也要看你的发心和初衷,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当英雄,是怯弱,是想做明星,是自恋,那也是没有前途的,是自掘坟墓。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司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用人策略。
我的建议是,一开始老板要打稳地基,团队只要服从、执行就好,什么叫“铁打的营盘”,这就是了,然后视这个团队的能量大小引进人才,这样小心保持节奏,那么人才再牛也会被集体同化、消化掉。
最怕就是你领导不力,比如黄光裕和陈晓之争,就是没有处理好“消化”的问题。
古人其实早就说过类似的教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公司里,你只要制定好规则,告诉员工怎么做就好,如果你想让他们各抒己见,那反而会乱套。
实际上,工作当中很多问题都很简单,越是七嘴八舌地讨论反而会复杂化,这时候你必须一锤定音,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反而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决策从贤不从众,管理要有威信。
管理不要自虐,团队内部可以有冲突和矛盾,但整体必须是统一的。
来源:老方在互联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 本站及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