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管晏列传》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道:”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现在的民众都受到了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头散发穿左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的衣服了!]
苏洵的《管仲论》:“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梁启超曾说“管子者,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顾吾国人数千年来崇拜管子者,不少概见。”
亘古未有之贤相,跨越千年亦不过时。今天重提管子,亦发觉仍有益于吾囯,而其之经世治国之韬略,却不曾被今之众人所看重,此一大憾事也!他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前人对此已有诸多论述,许多改革举措对于今世早已过时,仍有诸多亮点值得深入学习借鉴。
首次将妓院合法化,引得春秋时代各国纷纷效仿,并且被历朝历代所采用,他开设国家妓院的初衷在于:1.为国家创收。《坚瓠续集》记:“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魏书·龟兹传》:“俗性多淫,置女市收男子钱以入官。”
2.满足社会成年男子的生理需求,缓解社会矛盾,同时使得良家妇女免于骚扰。据《韩非子·外储》载:“桓公见民行年七十而无妻,以告管仲。对曰:‘臣闻上有积财,则民必匮乏;宫中有怨艾,则民有老而无妻者。”
3.刺激外国富有人士消费,同时吸引有才之人为齐所用。而齐国早就在首都临淄建起了“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招揽人才。
当今世界,色情业完全合法化的国家是德国和荷兰,有些国家则既不提倡也不禁止,处在灰色地带。而我国对于色情业是严厉打击的,持严厉批判的态度,而对于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方面,仍认识不足。
治国必先富民,因为只有“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百姓安乐富足才会忠君爱国明事理。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导致国强民弱的秦隋两代,动用一切国家资源,压缩民生民意民权,民畏强权而存奴性,虽武功强盛国力雄厚,然终不过数载,犹可鉴之。
重视调节贫富差距,认为富人应该大肆消费,使得穷人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善治国者会利用好穷人与富人。
“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他认为,贫富差距过大,就会使人心向背。所以应该“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隘其利途。”对获取巨额财富的途径予以限制。
“夫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人太富了,利禄就驱使不动;太穷了,刑罚就威慑不住。法令的不能贯彻,万民的不能治理,是由于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缘故。
“然则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则君虽强本趣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如果不调节贫富差距,只是超发货币,不过是互相奴役而已。
我国依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然而赚钱机会却不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正是因此,底层仍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干着又脏又累又苦的活计,却常年拿着固定微薄的工资,常常入不敷出。贫者卖力工作仍难生活,富者雇佣劳力财产暴涨,长此以往差距愈大。
"饮食、侈乐是人民的愿望,满足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就可以使用他们。假使只是让他们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吃野草,喝野水,怎么能够使用他们呢?心情不舒畅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所以,要提倡吃最好的饮食,听最好的音乐,把蛋品雕画了然后煮食,把木柴雕刻了然后焚烧。丹砂矿产的洞口不要堵塞,使商贾贩运不要呆滞。让富人奢侈消费,让穷人劳动就业。这样,百姓将安居乐业,百般振奋而有饭吃。"
铺张浪费虽是不良风气,却是人们生活的自然习惯,发展经济就需要利用好富人与穷人,洞悉他们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有饭吃!
“积者立余日而侈,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靡,千岁毋出食,此谓本事。”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往往导致一国乱局的,不是饥饿贫穷,而是不均。发展经济,绝不能只是把它做大做强,而应该照顾到各阶层的利益,使所有人都从中收益。
法不可滥用,太重则百姓惧怕,太繁则百姓困苦,太轻则百姓少安!
“人主之所以令则行禁则止者,必令于民之所好而禁于民之所恶也。民之情莫不欲生而恶死,莫不欲利而恶害。故上令于生、利人,则令行;禁于杀、害人,则禁止。令之所以行者,必民乐其政也,而令乃行。”法之令行禁止,定为民之好恶,才能施其效用。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律不可过宽过繁,否则民心抗拒。
“法者,将立朝廷者也;法者,将用民能者也;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法,是用来建立朝廷权威的。法,是用来发挥人民才能的。法,是用来决定人民生死的。
对于一些常发或突发的社会事件,是否应该一律用法律武器强制解决,还是从源头上从机制上去改变,值得去深入探讨。遇事必用法,则使民无自由,更使国无活力。
税不可广征,亦不可重征,也不可少征。既征得大量税收,又让百姓无所察觉。
他说:"即使不向万民征税,国家财利也可以归于君主。若是征收房屋税,会造成毁坏房屋;若是征收六畜税。会限制六畜繁殖;若是征收田亩税,会破坏农耕;若是按人丁收税,会断绝人们情欲;若是按门户收税,无异优待富豪。"
收直接税不如收间接税,认为收税的最好方式是寓税于价。
主张发展自由经济,遵循人们趋利避害享乐的心态,利用他们的心理区别对待。
救济不如自救。“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采用威逼利诱的办法,亲近友邦打击弱邦,不断插手并平衡各诸侯国间的矛盾,维持其霸主地位。
先是与四邻修好,归还给以前侵占鲁国的棠、潜两邑,在南边有了可靠的盟友;归还以前侵占卫国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以前侵占燕国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
征伐不义小国,得到周王室的支持。公元前680年,为讨伐背信弃义的宋国,平定其内部叛乱。邀请陈、蔡,同时奏请周天子,诉说宋的不臣之心,于是齐、陈、蔡三国会同大夫单伯的部分兵力,一同兴师问罪,宋于是请和。公元前679年,拉着周天子的代表单伯,约集卫、郑、宋三国国君一起在鄄地会盟,得到诸侯国的承认,被共推为盟主,第一次建立军事上的联盟。
公园前678年,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在“幽地会盟”,再树威信。
出兵消除他国危险,维护诸侯安全。公元前663年,帮助燕国赶跑山戎部族,收复失地。公元前659年,联合宋、曹,共同救邢,赶走狄人。后又帮助被狄人侵犯的卫国,楚丘建都。
对强国以武示威,通过谈判解决。前656年,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先是讨伐违背礼数的楚之盟国蔡国,随后又进攻楚国并长久对峙。最后齐与诸侯国与楚在召陵结盟,再次彰显其霸主地位。
扶持亲齐的弱势一方,确立齐国的地位。公园前655年,约集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会盟,将王太子郑扶上周天子宝座,是为周襄王。
政治上始终背靠周王室,并与其亦步亦趋。公元前651年,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得到周襄王的超规格礼遇,至此王霸之业达到巅峰。
“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 ”
当今世界格局,美国单级称霸,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依靠北约军事集团,欧洲有英法等盟友,亚洲有日韩,以维护世界和平的名义,不断插手他国内政,主导世界大小政事,维持其霸主地位。辅以制裁、贸易战、反倾销等软手段,迫使对方屈服,赖因其主导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强大的经济军事外交力量,造就了今日的美国霸权。
我们一贯保持中立的态度,但是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能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先贤之策,仍可一用,方能后来居上。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治国之策,只适用于那个时代。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管控商业与人口服务于战争,对国人的严密控制仍停留于奴役思维,偏重国家主导经济以获得巨额税收等诸多举措,依然过时。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是否时机已到,国是否强,民是否富,外部是否利于我?
管仲曰:“不可。百姓病,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与其厚于兵,不如厚于人。齐国之社稷未定,公未始于人而始于兵,外不亲于诸侯,内不亲于民。公曰:“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